(焦点访谈):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经过顽强努力,我国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,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,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。在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、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,各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
在普达措国家公园,松茸是大自然赐予当地人的珍贵特产。过去,当地人采集松茸,无论大的小的开伞的都采,这些年在地方政府引导下,变得越来越自律。
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洛茸村村民孙诺七林:“小的一般埋在土底下,把它挖开对生长环境破坏很大。以前用锄头、铁锹等铁器,第二年它就不再长了。现在村民用木棍或者竹棍,把它的一头弄尖,撬起来以后,把根部的泥土放回去。”
普达措国家公园是2015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。这里地处“三江并流”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域,是滇西北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的国家重点功能区,是“森林湖泊沼泽草甸冰川雪山”复合生态系统典型代表,世界级的物种基因库。
孙诺七林是洛茸村村民,洛茸村就位于普达措国家公园里面,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劳作。自从普达措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,包括洛茸村在内都被划在了严格的生态保护范围,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原有牧场必须在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开展适度放牧。村民们过去无序散养着大量的猪、羊、马、牛,现在不行了。
牦牛因为游牧,对草场破坏小,保留了下来,猪要圈养,数量变少了,羊对草场破坏大,不能养了,村民们在牧业生产方面就有了损失。
村民为保护生态牺牲了发展,公园管理部门每年从运营收入中拿出1500多万元资金,专项用于近3700名村民的直接经济补偿和教育资助,还优先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鼓励他们参与园区环卫、巡护、特许经营等活动,建立了入股分红的管理模式,让村民的损失得到弥补,还能不断增加收入。
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金瑛:“2008年以来,迪庆州人民政府制定了生态补偿政策,促进了原住民对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和认同。”
孙诺七林:“捡松茸是一方面,从意识里面约定俗成的可持续发展方式;还有捡柴火,现在也有很明确的村规民约,只能捡干的、枯死的,有生命力的那种绝对不允许捡。”
孙诺七林家是个大家庭有10口人,每年的生态反哺6万元,他和妻子在公园工作,月收入6000多,入股旅游项目分红2万元,加上松茸、牦牛肉、奶制品等土特产,一家年收入超过30万元。
普达措国家公园还是珍稀物种重要栖息地,分布有野生动植物1059种,是我国西南珍稀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区,是全球第四纪冰川珍稀遗迹集中展示地,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。自从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以来,这里的生态持续向好。
2013年以来,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体制。2021年,三江源、海南热带雨林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,“十四五”期间还将建设20个左右国家公园。设立国家公园就是要实行严格的保护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“三北”防护林、天然林保护、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,使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。
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:“通过实施生态红线%的国土面积处在生态红线之内,使得比如自然保护地、生态系统,包括在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当中生存的野生动植物都能够得到保护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生态红线制度是保障中国生态安全的必要屏障。”
祁连山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。2017年7月,中办、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,上百人被问责。痛定思痛,“断腕”整改。如今,祁连山生态保护“由乱到治,大见成效”。长江大保护,黄河大保护,各地立行立改上万个排污等违法问题,长江、黄河干流水质持续向好。
张建清一家生活在湖南益阳的大通湖边,“水草+螃蟹”是大通湖近年来推行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,还让“大通湖大闸蟹”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走出了国门。可是在前些年,大通湖却不是现在的样子。
湖南益阳大通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党支部书记程钢:“村民生活周边的沟渠水系发黑发臭,出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鱼腥味。”
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,有“洞庭之心”的美称。大通湖有调蓄洪水、调节大气等生态服务功能,是环洞庭湖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。可是在多年前,这里却被称作是“水下荒漠”。
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:“有残饵在底泥中,还有高密度养殖,鱼类的排泄物,包括鸡粪、鸭粪,这些没有完全分解利用,都储存在沉积物中。”
2015年,大通湖水质已经恶化到劣V类。2018年,大通湖临湖1000米区域内被划定为禁养区,退出水产养殖业,根据专家意见,先改种水草。可是湖水浑浊,能见度低,开始的时候连水草都养不活。水草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有机物,让氮磷导致的水体富养化逐渐降下来,吸附水中的杂质,让湖水逐渐变清澈。这样的草,也被当地人称作“环卫草”。
于丹:“采用立体种草,比方说有的深水区种两层草,使得整个水层立体空间都有水草分布,另外从深水区到沿岸带,沉水植物到浮叶植物到挺水植物到河塘。”
掌握科学的种植办法,一年就见到成效,三年就大有改观。水下荒漠逐渐变得绿意盎然,变成了水下森林。通过不同类型的水草种植,大通湖沿岸出现了绿色长廊、水乡花海,还带起了环湖生态旅游。当初,张建清退出水产养殖的时候,政府部门鼓励他种水草,并且承诺按照高于市场价的5%到10%全部包销。张建清把承包的167亩鱼塘全部种上了水草,没想到当年就长势良好。
种草也可以卖钱,还市场潜力巨大。被当地人称作是“黄金草”。“环卫草”“景观草”“黄金草”让大通湖种草“疗伤”改变了模样,加上环湖截污、疏浚活水等配套工程,到2022年,大通湖水质整体从过去的劣V类转变为IV类,而且水质还在持续向好。
人工在修复,大自然也在助力。很多大通湖的原生物种开始重新出现,还在逐渐增多,鱼虾蟹螺、昆虫、30多种水鸟,一片生机盎然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现在的大通湖正在逐步恢复生态化的水产养殖,引导农户开展“水草+”的种植养殖模式。
从2016年开始,我国启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、因地施策,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,荣获联合国首批“世界生态恢复十年旗舰项目”,并向全球推广,为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。
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,这是中国选择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十年来,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.4%,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,截至2023年上半年,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。这是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中国态度。天更蓝,水更清,家园更美,我们的未来更美好。
张世秋:“2020年,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,我们要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,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目前,我们已经实现能耗下降以及碳排放减少,已经远远超过当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,也希望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新起点,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,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。”
十年来,我们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、世界瞩目的“绿色答卷”。强调,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。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,我们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,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。让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,让人民享有更多、更普惠、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