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我们那个年代习惯大包大揽,家家户户的生活方式差异不大,整体缺乏丰富性。
前不久我去新西兰看望朋友,也是一样,他们生活在格雷茅斯的一个小山上,景色很美,
同时也要求设计师拥抱生活,不然将一直停留在纸面上做形式的研究,无法触及设计的核心。
大量审美滞后产品的存在,需要设计师主动出击,其中的设计发挥空间是巨大的。
我和团队近期也在做相关的设计工作,并在这个过程中,欣喜地发现普通消费者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高,甚至优于甲方,
因此我认为,提升消费者审美能力,是必然的,其速度也将超乎行业想象,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机遇。
他说“我们现在看到的国潮其实并非国潮,并非文化的复兴现象,到更像是文化的‘挖祖坟现象’,把老祖宗的东西直接刨出来……”,这个形容简直太形象了。
从当下国潮盛行的现象来看,要实现中国设计现代化,必然要经历重组的过程,而不是一味的照搬。
刘巨德老师在教我们画画时,曾说过《圣经·传道书》中的一句话“太阳底下无新事”,
这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,如今经济有所放缓,对设计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
我没法定义什么样的设计是「好的设计」,但我很明确什么样的设计是「不好的设计」,
我反对套路和风格的一致性,设计是一个反套路的工作,要求人不断挑战新东西,适应新产物。
同样,我并不赞同设计师将鲜明的个人风格强加在任何一个项目上,这本质是在“耍流氓”。
这就要求设计师把自己当成不同的用户,重新判断设计的质量,而不是把自己先放进去,这个行为本身已经偏离了“美的主张”。
在设计过程中,切换不同角色,忘掉当下,跳出自我,重新看待和思考不同的产品。
包豪斯产生于工业革命,而工业革命用交换的方式服务于人类生活,它的商业属性与生俱来。
我推荐大家去看亚当·斯密和哈耶克的书籍,他们定义了现代社会的商业秩序,这与设计密不可分,
首先保护产品,其次提供信息,然后促进销售,最后传递品牌及产品的精神价值,
要知道,好的剧情吸引观众,靠的不是给予信息,而是扣押部分信息,进一步制造悬念,引起观众的兴趣。
设计同理,好的设计并非要求一眼惊艳,所谓“第二眼美人”,带来的惊喜将更胜。
以独具中国特色的评审视角,一方面鼓励设计师优秀成果出现,另一方面激发后辈们在设计专业领域深耕,发挥出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的最大创新能力。
它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,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前沿设计趋势的窗口。
我们需要一些载体,以设计至上为原则,向社会发声,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国设计的水平和能力。
本次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复评工作在雄安新区展开,共64件设计佳作入围终评,121件设计作品获得提名奖。
我们从设计理念、技术创新、用户体验等多个角度出发,力求选出最能代表当前工业设计水平的优秀作品。
参加这次评审,刷新了我对新生设计力量的想象,我看到一批真正具有实用性、创新性、可持续性和美学价值的作品脱颖而出。
我对技术很痴迷,也常和国外的供应商讨论技术,甚至在团队内部琢磨专利技术相关内容。
技术在不断升级,但仍然不具备创造性,因此当我们利用它来做测试时,人很容易收到它所带来的思维定势的干扰。
在未来,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,将使新质生产力成为设计行业推动的根本着力点。
另外,第五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精品展在雄安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举办,为期八天,我十分推荐大家前去观看。
活动现场展出了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件设计作品,海内外优秀设计力量在这展开交流,这对年轻设计师们来说,无疑是个拓宽视野的好机会。
大家能在现场看到高度集成化、自动化的工业产品,融合智能、科技与环保理念的交通工具,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文创产品,前沿医疗健康设备以及模块化、智能化的未来家居,数字化产品、时尚的传播设计产品......每一件作品,都凝聚着雄安的活力和创新力。
走出去,才能看到更多,这不仅是一场设计作品的盛宴,更是一次让设计走进大众生活的精彩之旅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